“十三五”期間,節能環保產業被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作為國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環保產業被國家寄予厚望,并提出到2020年,環保產業將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預計產業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
11月23日下午,股份公司召開環保產業項目推進會,總經理王星、董事會秘書宋才俊、總經理助理賀明等出席會議。會上,蘇州港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就公司儲備的環保新能源項目情況進行了匯報、股份公司與北控水務就合作成立平臺公司等進行了研討。此次推進會的召開,不僅吹響了股份公司做大做強環保產業的號角、明確了未來產業發展方向,更為股份公司的轉型升級之路邁出了堅實一步。
港陽公司:14個儲備項目,助力碧水藍天
蘇州港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股份公司旗下企業,傾力于打造集污泥處理處置全產業鏈、生物質能源開發、環境治理綜合服務、熱能發電、煙氣綜合治理、工業鍋爐投資運營管理為一體的項目投資建設公司。
在此次匯報會上,港陽公司介紹了儲備的14個環保項目,并對重點項目的技術工藝、運作模式、進度安排、利潤預測等進行了詳細闡述。這14個項目,地域涵蓋蘇州高新區、蘇州相城區、江蘇鹽城、江蘇南通、重慶、山西等,技術包括干化焚燒供熱、污泥再干化+焚燒、固廢煤泥項目開發、余熱回收等多個領域。
“通過我們的技術,可將含水量80%的污泥,通過深度干化、尾氣干化后,變成含水量30%的污泥,隨后與煤炭摻燒,實現供熱。”港陽公司總經理曹正平介紹,此舉一方面將減少污泥掩埋造成的環境污染,另一方面變廢為寶,將污泥轉變為熱能、電能等,減少資源消耗。
針對港陽公司的環保產業發展,王星在會上表示,“項目雖多、前景也好,但要繃緊安全生產這根弦;項目要分輕重緩急,排好進度時間表,做到有序、有效推進;要深挖規模較大、具有示范作用的項目,做出市場美譽度,為股份公司環保產業占領更多市場鋪路。”此外,他還要求,港陽公司要立足青年英才計劃、社會招聘和內部挖掘等,組建起一支專業的環保產業人才隊伍,并創新考核的體制機制,打開人才的上升空間。
聯手行業巨頭,打造全產業鏈環保集團
7月,股份公司與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雙方將共同開展城鎮水務(污水、中水回用)、污泥處置、水環境綜合開發治理、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危險廢棄物處置、海綿城市等業務,通過資源共享,實現互惠互利、強強合作。
目前,雙方共同成立平臺公司的工作正在有序推進中。未來,平臺公司要打造成一個“城市綜合環境保護服務商”,進行多元化發展,打造全產業鏈的大型環保集團。此外,平臺公司還將與基金和金融機構合作,獲得充足資金;與傳統大型環保企業合作,整合運營維護力量和培養人才;與專業化的技術公司合作,獲得可靠的技術支撐。
“環保產業的發展使傳統的‘一廠、一事、一項目’的投資模式越來越少,競爭激烈,但是近兩年海綿城市、綜合管廊、黑臭水體治理、水環境治理以及國有企業改制將成為環保產業新的投資方向,這方面,平臺公司將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人員”,與會的北控水務負責人說道。
“選擇與北控水務合作,一方面是股份公司自身就具有一定規模的水務資產,能迅速搭建基礎團隊,以相對熟悉的行業進入環保市場;另一方面,聯手行業巨頭,對股份公司環保產業而言,也是一次學習借鑒的機會。”王星表示,“內培+外引”是股份公司環保產業當下發展的思路,未來,股份公司將著眼環保產業格局優化,推動股份公司進一步轉型升級。